当前位置: 首页 » 研讨会 » 正文

云南临沧茶叶出口企业质量认证现状与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9  浏览次数:172
核心提示:摘 要 质量是决定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需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
摘 要 质量是决定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需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对食品质量及其生产体系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各国政府和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障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本文在实地调研临沧市出口茶叶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进而促使出口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茶叶 质量 认证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食品生产企业中尤其如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成为食品企业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对食品质量及其生产体系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各国政府和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障的一个重要手段[1]。开展食品安全认证工作对扩大出口贸易,维护产品国际声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品质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主要包括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这些认证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为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和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
目前,由于管理的需要或客户的需求,很多企业逐步按照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体系要求要求进行生产,建立了科学化种植、养殖的技术规范,效果究竟如何?通过对临沧市出口茶叶加工企业质量认证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临沧市辖区内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在食品认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暴露出了企业乃至认证机构自身在认证工作上所存在的缺陷。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此种尝试性研究来提高食品加工企业以及认证机构对食品认证工作的重视,最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更好地促进出口食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临沧市出口茶叶加工企业认证现状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料的最大产地。临沧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主要地区,也是古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临沧茶叶总产量达6.6万吨,占云南省茶叶产量的27%,其中以“滇红”、“蒸酶”、“冰岛茶”等名茶享誉世界。同时,临沧还是全国知名的拥有上千年茶文化的“中国红茶之都”和“滇红之乡”。作为中国红茶产量最大的城市,临沧的红茶产量已占云南省红茶产量的63.9%,占全国红茶产量的19.3%。201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8万亩,茶叶总量8万吨,总产值43.2亿元。
临沧市出口企业质量安全认证发展较晚。同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一样,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为应对新兴市场需要,临沧市的出口茶叶生产企业才纷纷进行各种质量安全认证,包括产品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和体系认证(IS09000、ISO1400、HACCP等等)[3],这些认证对产品质量是一种保证,也对提高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认证形式的多样性,企业在选择认证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临沧市内共有出口茶叶加工企业19家,获得各类体系认证企业11家,质量体系认证8家,获得HACCP认证企业7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企业5家,还有个别企业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GAP认证。通过实际了解发现,通过认证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主要出口产品CTC红碎茶为例,2013年出口额达到4073万元,占临沧市茶叶企业出口额的68.7%;通过认证,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明显提高,在基地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也均有相应提升。
2 浅析企业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临沧市出口茶叶加工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出口茶叶加工企业的特点及质量管理的现状[4],笔者认为,不论是在目前临沧市出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还是在认证工作背后,都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
2.1 企业重认证、轻管理
临沧市通过备案的出口茶叶企业生产条件、管理水平较好,企业能够按照认证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和管理,能持续达到认证的标准,绝大部分企业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内审,但在部分获证企业中不乏存在重认证、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效益、轻人才的现象,其中,认证的后续监督管理乏力是目前质量认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极少数企业不重视质量控制,把认证当作一种形式,通过认证之后万事大吉;获证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员工认证培训流于形式,具有食品相关专业知识及有食品管理经验的人员缺乏,企业待遇和软件条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2.2 认证机构审核质量参差不齐
临沧市出口茶叶企业所有质量安全认证均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4家公司完成。从现实情况来看,临沧市出口茶叶加工企业涉及的认证机构基本能够按照认证规范操作,认证程序完整,认证机构现场审核结果和不符合项均能得到企业认可,采取的纠正措施经认证机构验证关闭,公开文件基本齐全。但认证机构中存在个别监督审核质量不高,质量管理手册未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缺少对申请认证的茶叶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等方面的培训等问题。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51家,依据其获得的资质分别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其他认证(饲料产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等)。认证机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人员认证能力参差不齐,认证人员的专业培训投入不足、认证企业较多等问题,成为导致企业认证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
2.3 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
受认证技术和认证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也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标准体系内部存在标准不统一、标准覆盖面不全及标准指标低等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认证机构在进行安全认证时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较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特别是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而企业为使产品能够顺利出口国际市场,不得不高价请国外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通过欧洲的有机茶IMO认证、雨林联盟认证等等,但这样不仅使得企业增加了成本,而且质量认证的巨大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
2.4 消费者认证知识缺乏
虽然我国在质量安全认证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质量安全认证知识的宣传仍显不够。目前,公众对认证概念依然很模糊,认证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完全认同,同时部分虚假认证产生的恶劣影响也使得消费者未能对认证产品建立起足够信心。消费者普遍对茶叶质量安全表示担心,对安全茶叶的了解程度虽然较高,但不能分清茶叶的安全级别,认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有机茶为例,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在原料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投入相应增加,但市场对有机产品的认可度有限,认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较低并且与非认证产品价格差距不大,申请认证企业未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导致企业不愿进行认证,甚至放弃认证。
3 完善企业质量认证的对策和建议
3.1更新质量管理理念,加强认证工作落实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以培养获证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意识为核心,失信惩治为手段,建立认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框架。促使企业改变以往过分依赖产品质量检测的错误思想,让其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应该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5],同时,可以适当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开展认证管理培训等相关活动,完善并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质量认证的应用水平。
3.2规范认证机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首先,要严格审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活动机构的资质。依据有关规定,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技术能力,并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后,方可从事产品认证活动[6]。其次,提高认证服务过程的有效性。认证机构要严格遵守国际和国家认证认可准则、规范。建立一套既符合认证机构的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文件、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是规范认证行为的重要保证,这将有助于提高认证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最后,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认证专家队伍。认证服务主要是通过审核员的评价来实施的,认证机构的审核员、技术专家队伍的建立是机构建设的重要内容,专家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决定认证工作质量水平。因此,认证机构应当加强对认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识别存在的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体系。
3.3 加大国际先进标准采标力度,增强国际互认
合理规划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标准数量,逐步实现食品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统一的农产品、食品认证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食品安全认证标准体系,选择一些我国能做到、而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制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食品标准体系以及从初级食品的种植和生产到原料食品与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全面准确、有公信力的认证依据,使我国的产品更加符合国内和国际要求,突破国外“绿色壁垒”,促进出口,提高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永恒话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已经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认同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7],但只有对认证制度自身的有效管理才是实现真正的有效监管和发挥积极社会功能的机制保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才能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标准以及企业的质量水平,进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蒋宗勇,陈琴苓,刘炜等.中国食品安全认证现状与发展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24( 1) : 8 -11.
[2].边红彪.打开国际市场之门: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研究[J].技术壁垒, 2013, 05: 89-91.
[3].张凌云,梁月荣.我国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茶叶, 2002, 28(3): 129-132.
[4].陈蜜.福建茶叶质量状况与思考[J].福建茶叶, 2002, 2: 34-36.
[5].王文建.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4: 78.
[6].周洁红,钱峰燕.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4: 26-39.
[7].苏祝成,童启庆.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 2001, 21(l): 57-60.
   云南临沧茶叶出口企业质量认证现状与分析.pdf


 





 
推荐图文
推荐研讨会
点击排行